实盘杠杆配资平台 未能被后唐庄宗拜相的李琪,在明宗年间有机会拜相吗?
后唐庄宗原本想用国计使李琪为宰相,但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此事也就戛然而止。
那么李琪还有机会拜相吗?
有过希望,比从未有过,更残忍。
变军拥戴庄宗养兄李嗣源为新君。当时,庄宗的亲生长子魏王李继岌还在带着灭蜀大军班师,李嗣源得做姿态,仅称监国。其实他在一路上都安排了自己的亲信,为的就是让李继岌回不来。等李继岌绝望自杀了,他就准备称帝了。
近臣武宁节度使李绍真、枢密使孔循认为唐朝国祚已尽,建议改国号。李嗣源却自认为和庄宗及其祖父李国昌、父李克用是一家人,自己算是继承自己家族的皇位。
李琪说:改国号便是背弃三代旧主,作为养子当然实盘杠杆配资平台可以继承家族的皇位,应该用以嗣子身份于柩前即位之礼。李嗣源同意了,即位为明宗皇帝,国号当然也就不改了。
明宗初即位,命百官每五天随宰相入见内殿,称为“起居”,李琪认为不是旧礼,请求罢之,只是每月朔望日才召百官入阁赐食。但天成元年(926年)明宗仍宣诏在朔望入阁以外仍恢复五日起居,并成为定例。
展开剩余82%枢密使安重诲作为明宗的嫡系亲信和上位功臣主导朝政。毕竟明宗从小就是职业军人,根本看不懂文字,有什么奏章只能安重诲读给他听。
李琪在吏部尚书、判太常卿事任上被任为御史大夫后不久,安重诲前驱过御史台门,被殿直马延不慎冲撞,安重诲当场就在马前砍了他,然后再上奏。
李琪害怕安重诲,不敢弹劾,又怕谏官议论,托宰相任圜先知会安重诲,再报告明宗,但仍然迟疑不敢直言。而明宗则在安重诲请求下,下诏责马延冲撞重臣,戒谕中外。
李琪又奏论四夷来朝之礼,经太常寺讨论,明宗下诏大蕃入朝时按旧仪,于正殿排比铺陈立仗,百官排班,于正门引入使者对见。
这时候李琪还是过不去御史台门命案这道坎,屡次请辞,不获准。
天成二年(927年),豆卢革和韦说都被罢相。本来不管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角度,还是人品能力的角度,这俩都不配。
宰相被罢免,就得有人顶。先前老枢密使郭崇韬推荐的头号备选张宪本来是公认的良才,但因为在明宗上位的时候不配合,被明宗赐死了。
而作为第二备选的李琪,显然在每次政权非正常交接的过程中一直在随波逐流,不存在这个问题。
先前李琪对御史台门命案的态度,给亲历者任圜留下了印象。李继岌自杀后,正是任圜带着他的军队回朝的,避免了继续内战,任圜也是凭借此次带资入股得以拜相。他愿意为李琪拜相出力。
但是,当时安重诲很信任孔循,在其推荐下,推荐太子宾客郑珏为宰相,再推荐太常卿崔协。
后梁旧臣们并不喜欢李琪这个前宰相,郑珏和孔循都不例外。孔循对安重诲说:“李琪不是没文学,但是不廉。宰相应该端重有器度,才足为官员之首。朝论认为莫如崔协。”
后来安重诲与任圜在明宗面前热烈争论崔协和李琪到底谁更适合拜相。安重诲私下对任圜说:“现在正缺人,让崔协暂且当一下可以吗?”任圜说:“李琪才艺相当于时下一百人,而谗夫巧言阻其进用,忌害其能,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犹如弃苏合丸而取蛣蜣转丸。”
安重诲只是笑笑不说话,你任圜懂皇帝的心思吗?我比你懂!我比你有把握!
此后,孔循每天说李琪的短处而称赞崔协,最终明宗任崔协为宰相,虽然同是还拜了另一位宰相,却是端明殿学士冯道,没李琪的事了。
之后李琪托病三度上章请老,朝廷不允,拜为尚书右仆射。
这一提议在巴基斯坦内部引起了巨大争,虽然巴基斯坦没有明确拒绝,但是态度很微妙,而巴安全部门代表表示了反对。不过巴安全部门反对完全在意料之中,一旦中国真的派兵协助反恐,那么意味着安全部门在反恐上的彻底失败。
同年刑部侍郎、权判太常卿马缟奏请明宗别立亲庙,追尊生身父祖为“皇”,得李琪等认可,但明宗想追尊生身父祖为皇帝,李琪等又请追尊明宗生身父祖为皇帝,曾祖、高祖为皇。在郑珏合群议所奏下,最后明宗追尊四代生身先祖为皇帝。
李琪上书中书省称按《开元礼》“上事日合有恩赐百官酒食”“仆射上事日,中书、门下率百官送上”,中书省下发太常寺,太常寺说查《开元礼》无“送上”之文,亦无恩赐酒食之事。
天成三年(928年),李琪被任为太子少傅,当时并无皇太子,这完全是荣衔。天成四年(929年),明宗讨灭叛将义武军节度使王都,从汴州回洛阳,李琪时为东都留守,奏请率百官至偃师奉迎。
李琪因善作文而自负,显贵后,在牙版上刻金字“前乡贡进士李琪”,常置于座侧。他虽博学多才,却不持重,不知进退收敛,明知具有攻击性是冒险之举,仍然因不能自我镇静而为之。
而前次拜相之争后,宰相们越发厌恶李琪。任圜早先在天成二年(927年)就已经被安重诲诬陷而死,更加没人罩着李琪了。宰相们仔细检查他的上表,寻找错漏,导致李琪所奏事多被阻拦。
李琪甚至不是在有前科的作风问题上翻车,而是在自己擅长的文字工作上翻车。
为赞扬明宗和北面招讨使王晏球败王都及其契丹盟军,李琪进《贺平中山王都表》,写道“败契丹之凶党,破真定之逆城”,结果就被抓到了辫子:义武军的治所是定州,真定是成德军的治所,这是张冠李戴。
冯道指出李琪的错误后,李琪被罚俸一月。
这时候,李绍真已经改回本名霍彦威,出为平卢节度使。他去世后,李琪奉命撰《霍彦威神道碑》,结果因为与霍彦威都曾经效力后梁,他含糊其辞,不称后梁为伪朝,把霍彦威效力后梁的经历写得如同效力后唐一样。虽然原文不存,但从这些信息来看,不知道的看了恐怕会以为霍彦威不是后梁的军二代,而是追随李克用父子的元从老干部。
中书省为此指责李琪,并奏请明宗下诏重修,明宗从之。
长兴元年(930年),明宗御文明殿受册徽号为圣明神武文德孝恭皇帝,当时李琪还能参加,身份是特进、太子少傅、上柱国、酒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但很快,他就以太子太傅致仕,当时仍无皇太子,故仍是荣衔。当年,他就去世于洛阳福善里家中。
和同时期的其他人相比,政治失意算什么呢,他善终了。
李琪在生前将所作诏书编为十卷,名为《金门集》,大行于世。
此外,他还作有《长芦崇福禅寺僧堂上梁文》《皇天大政论》十卷、《应用集》三卷、《玉堂遗范》三十卷。他的儿子李贞,官至邑宰。
《旧五代史》史臣曰:夫相辅之才,从古难得,盖文学政事,履行谋猷,不可缺一故也。如数君子者,皆互有所长,亦近代之良相也。如齐公(赵光逢)之明节,李琪之文章,足以圭表搢绅,笙簧典诰,陟之廊庙,宜无愧焉!
当然,这里说的只能是李琪在后梁拜相的光辉历史了。
发布于:天津市